“深淘滩,低作堰”,是闻名世界的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治水名言。这六字治水真经,不仅体现了古人卓越的治水理念和思想,也对企业经营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。同时代的巴比伦空中花园、罗马水渠、澡堂,已荡然无存。而都江堰仍然在灌溉造福于成都平原。为什么?2009年,任正非在运作与交付体系奋斗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这个问题。
李冰留下“深淘滩,低作堰”的治堰准则,是都江堰长生不衰的主要“诀窍”。任正非认为,这其中蕴含的智慧和道理,远远超出了治水本身。所谓“深淘滩”,就是不断地挖掘内部潜力,降低运作成本,为客户提供更有价值的服务。而“低作堰”,就是节制自己的贪欲,自己留存的利润低一些,多一些让利给客户,以及善待上游供应商和员工。
含义解释
这里的关键字是“滩”和“堰”。滩,就是河边淤积成的平地或水中的沙洲;堰,就是挡水的堤坝。“深淘滩”:将河内的淤泥尽可能深的掏出去,以便能够容纳更多的河水。“低作堰”:将河坝尽可能低的修建,不要贪图容纳更多的河水,防止发生水患。
意义解读
“深淘滩,低作堰”是对华为商业模式的一种概括。高科技企业“高投入,高回报”传统商业模式,早已深入人心。当科技企业持续在研发上“高投入”,形成了一定形式的成本优势,企业无不正大光明地把“高回报”装入袋中。有些巨无霸一旦形成垄断,还千方百计地制造壁垒,压制创新技术的应用(这里就不举例子了…)。任正非不认同这样的哲学。在2008年中国电信CDMA网络工程招标,朗讯、阿尔卡特、北电等巨头,纷纷投出了70亿至140亿元的标,而华为却只报了不到7亿元的超低价。一时间华为“裸奔”、“不正当竞争”等评论铺天盖地,而任正非则很淡然。这既是华为成本优势地头力的集中体现,又是华为一贯经营战略的具体体现。华为历来秉持的是“低作堰”,与运营商形成共生的关系,用低价减轻运营商的成本压力,让利给运营商,赢得其长期信任与合作,最终定能取得合理回报。
企业治理,如治水
治理企业和治水都需要智慧和节制,“深淘滩”指向企业内部,不断挖掘自身潜力。“低作堰”指向外部关系,处理与供应链、经销商、产业链上的合作伙伴的关系。当下的竞争已不再是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,而是产业链与产业链之间的竞争,生态系统与生态系统之间的竞争。
“深淘滩”,就是企业要不断挖掘内部潜力,用心为客户创造价值的同时,还要努力降低经营成本,防止惰怠、低效、组织熵增。同时,要确保增强核心竞争力的投入,不急功近利,要确保对未来长期的投入,不要因短期目标而牺牲长期目标,即使在企业经营状况不好时,也不要动摇这一原则。“低作堰”,就是要节制对利润的贪欲,保持适度的利润就好,多让利给客户,善待上游供应商,不要为了获得更高的利润率而放弃对市场的培育和对客户的回报,不能因为短期的目标而损害长期的目标。时刻保持开放的心态,主动学习,拥抱变化。
任正非借用都江堰的六字真经,把公司确保研发、市场、IT和干部培养的战略投入比作“深淘滩”,规定每年必须达到的投入比例(如研发投入比例不低于营收的10%)。把控制垄断产品的低价格和控制利润率的合理水平,比做“低作堰”,只有自觉坚持“低作堰”,杜绝急功近利,才能提高产业的准入门槛,才能使低成本下形成的产业结构具有可持续性。任正非将“深淘滩,低作堰”作为一个经营战略的意义还在于,这是对高科技企业“高投入、高回报”这一传统商业模式的挑战。任何吃独食、高回报的行为都不可能长期存在,只有多方共赢的商业模式才可持续。
“深淘滩,低作堰”在当下的重要性
过去野蛮生长阶段强调的是以击败对手为核心的价值获取,有时候是领先对手,有时候甚至就是打垮对手;现在精细化运营阶段强调的是以客户为中心的价值创造。一个是目光向外、主动出击的价值获取,一个是目光向内、深度耕耘的价值创造。价值创造的核心是“以客户为中心”。事实上,“以客户为中心”这句话并非那么好懂,因为绝大部分人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。虚荣心、胜负欲、掌控感都是以自我为中心。为什么说商业是一种伟大的向善的力量,甚至是一种伟大的教化的力量?因为它是以客户为中心的,它逼着你以他人为中心(如果要加一个的话,还要以员工为中心),这和以自我为中心是截然不同的。这是商业最底层的逻辑。过去野蛮生长阶段比较重视的是竞争战略、品牌营销、公关炒作,现在精细化运营阶段应该重视的是组织能力的建设。
大家都知道,自从2011年微信上线,中国商界最流行的词的就是“互联网思维”了。十几年过去了,大家回想一下,那些人的名字你还想得起来吗?什么雕爷牛腩,什么黄太吉,什么马佳佳,什么徹思叔叔,什么瑞可爷爷的店,这些人都去哪了?中国经济的现状,表面看是因为这三年的疫情,但实际上回头看看,其实也是过去十几年虚假繁荣的必然结果,现在到了算账买单的时候了。未来,我们不可能再去做“风口上的猪”、“大大大,圈圈圈”这样的事了,我们只能“深淘滩,低作堰”。